生活中像莆田山里正月初五习俗都是很常见的问题,但是小问题不注意可能会引起大麻烦,下面就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些解读:
一、莆田初五过大年的风俗
这个风俗在莆田市内全境以及邻近地区都很盛行,被称为“做大岁”。除了正月初五外,正月初四也是“做大岁”的重要日子,这两天家家户户都会重新围炉,庆祝团圆和新春的到来。同时,也会进行一些特定的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吃线面等,寓意着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吉祥如意。此外,“做大岁”期间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白额春联
二、莆田人为什么做大岁
因而有正月初二忌不探问,初五举行做大岁的民俗。莆、仙同郡,仙游因亦传承这习俗,作为抗倭纪念。”新编《莆田县志·大事记》载:“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倭寇再度陷莆,同月二十九日晚,府城陷。”《江口镇志》也有同样的记载。《莆田传统文化概论》(谢如明先生著)载:“明嘉靖四十一年底,倭寇进犯。
三、莆田为什么要过两次年?莆田“做大岁”的历史由来!
正月初五:相当于正常时的正月初一,但现今社会,这一天一般是莆田人春节假日的最后一天,一般正月初六就开始上班了,所以现在不很隆重了。正月初十至二十:过元霄,与闽南大部份地方,莆田人有闹元霄的习俗;所不同的是,一般没有固定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但热闹程度绝不亚于闽南地区,这也是本人每年均在元。
其他习俗:正月初一:莆田人称“初一早”,跟全国其它地方一样,踏青、游春、访友,或参加各类活动。正月初二:[南峰友情提示:初二莆田人不喜欢亲朋到家访问、本人虽然不在莆田定居,也谢绝朋友在初二这天造访]一般只参加户外的活动,而如果是初一就在亲戚家过夜的,则另当别论。正月初三:为正常春节假日。
热闹。正月初五,相当于正常的正月初一,但如今这一节日已经不再是春节的高潮,人们通常在这一天结束假期,开始上班。正月初十到二十,是元宵节的时间。与闽南大部分地区一样,莆田也有闹元宵的习俗。虽然庆祝活动一般不在正月十五,但热闹程度绝不亚于闽南地区。这也是本人每年元宵节回乡的原因。
莆仙地区正月初四和初五日“做大岁”的风俗一直沿袭迄今。神诞春酒正月初九日,相传是“玉皇至尊”神诞,各户于初八日夜半,点烛烧香,向天空顶礼,祷祝全年吉利。初九日,莆田各地信男、信女成群结队至壶公山凌云殿祀玉皇或到莆成以西的石室岩玉皇殿进香,这两处于当日都雇演莆仙戏,非常热闹。据说。
正月初一:拜年:人们相互拜年,互赠压岁钱,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吃线面:寓意平安、健康和添了一岁。正月初二:迎婿日:嫁出门的闺女会带着女婿回到娘家,礼物通常是成双成对的。莆田习俗:在莆田地区,一般不互相串门,不走亲访友。正月初三:祭祀祖神:盛行祭祀祖神的习俗,表达对祖先的敬仰。
做大岁又称过大年,就是在正月初四(仙游地区初五)的时候重新过一次年。这个习俗是有来源的。在明朝时,莆田受倭寇侵犯,四处烧杀抢掠。后抗倭英雄戚继光赶走倭寇之后,莆田人民在二月初二才返回家中,二月初四才重新过年。所以莆田人以正月初四为做大岁,比除夕更加重要。做大岁时,村里都会有莆仙戏演出、十音八乐等。
莆仙地区正月初四和初五日“做大岁”的风俗一直沿袭迄今。八.神诞春酒正月初九日,相传是“玉皇至尊”神诞,各户于初八日夜半,点烛烧香,向天空顶礼,祷祝全年吉利。初九日,莆田各地信男、信女成群结队至壶公山凌云殿祀玉皇或到莆成以西的石室岩玉皇殿进香,这两处于当日都雇演莆仙戏,非常热闹。据说新婚夫妇正月初九。
莆田作为妈祖文化的发源地,有规范的妈祖祭典流程和要求。妈祖春祭典礼和妈祖秋祭典礼最具代表性。每年都有台湾进香团跨海到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谒祖,体现了妈祖信俗作为两岸共同文化纽带的重要作用。三、春节期间独特的五日岁习俗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每天都有特定的庆祝活动。如围炉做岁、做大岁、。
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一定要注意莆田山里正月初五习俗的问题,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大家如果有问题也可以联系小编。